会,还是上次珍姐儿及笄、出嫁,才在金陵碰面。
两人都是爽朗诙谐的性子,算得上一见如故,当初六太太打趣曹延华“姑奶奶年纪也不大,不如去庙里拜一拜,添个姑娘”,这回曹延华来了京都,果然拉着六太太去庙里。
上回说的大相国寺,六太太久居京都,自知道求子最灵验的还是红螺寺,便拉着曹延华去了。两人拜了佛,在庙里吃了素斋,歇了午觉,方踏上归程。
进城时路过富华斋,六太太吩咐人去买点心,多买些给曹延华路上吃,告诉曹延华:“家里头从大老爷到七丫头,都爱吃这家的点心,听说逢五逢十的,内务府也来采买,进到宫里去呢。”
曹延华也爱吃,“确实精细,又不太甜,把我们那里的比下去了。”六太太笑道:“可不是,别家点心我怕孩子吃坏了牙,老人也不叫多吃,这家就不碍事。”
说到老人,做儿媳妇的自然管不到公爹头上,曹延华一听便知,六太太说的是周老太太。她是正经姑奶奶,到京城以来只见过伯父曹慷,不像三太太私下拜见周老太太,便没接话。
六太太也把话题岔过去,说起琳姐儿的婚事:“年岁也到了,这两年开始相看,没遇到合适的。”曹延华便夸奖琳姐儿,“缘分没到罢了,七丫头是个聪慧的,定能把日子过得好好的,你啊,就给她准备嫁妆吧。”
提起嫁妆,曹延华想起媛姐儿的大件嫁妆还在金陵,要明年开春才搬运过来,便道:“若是明年和鲁家的事定下来,我是过不来了,六丫头就托付给你了。”
姑娘出嫁前一夜,是要听母亲教导与丈夫的闺房之乐、鱼水之欢的,免得洞房花烛夜闹了笑话,还有些生儿子、驾驭丈夫、拿捏妾室、哄着丈夫听话的诀窍,也这个时候说出来。
媛姐儿母亲不在,六太太是最合适的。
六太太满口答应,“记着,欠了我的人情。”曹延华笑道:“你放心,以后有好事保准想着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