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来姨母的信。
依然是大嫂代笔,姨母在信里说:家里一切都好,自己和大嫂好,侄子曦哥儿个子高了,会读书了,远在西宁卫的姨夫、大表哥二表哥也好,让纪慕云三人不用担心;姨母还问,父亲身体如何,弟弟学业如何,纪慕云可有合适的婚事?
说到婚事,姨母叮嘱她“不要急,慢慢找”,“良人难得,宁肯多等一等,也不要将就。”
看到此处,纪慕云合上信纸,心情黯然:进曹府之前,她给姨母的信中没提“自己给曹延轩做妾”事;怀孕之后,事情已成定局,她流着泪写了一封信,待吕妈妈和弟弟进来那日,把信送了出去。
算一算,现在这个时候,姨母已经收到信,知道了她的事,大概会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哀叹外甥女这辈子算是完了。
会不会怪她没用?糊涂?自作主张?纪慕云泪盈于睫。
晚间曹延轩过来,见她眼角通红,神情略带恍惚,关切地皱起眉,“可是有什么事?”
纪慕云定定神,发觉自己怀孕不如以前敏捷了,只好找个半真半假的借口:“也没什么,就是不知道,弟弟怎么样了”
大穆朝沿袭前朝惯例,每年三月在各省、州县举行县试,称为“童子试”,共考六场,一一通过的有资格称为“秀才”,食一份禄米,见县官不跪。
考中“秀才”者,可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因在八月,亦称为“秋闱”,通过者可得到“举人”功名曹延轩就是一名举人,三爷五爷也是举人。
举人可做官,可赴京城参加三年一次的“春闱”,一旦金榜题名,便是“进士”,前三名状元郎、榜眼、探花簪花游街,名满天下,曹慎便是如此。
进士每年才取三百名,可称万里无一,中间出类拔萃者,便是庶吉士了,无论前朝还是大穆朝,都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