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崇祯同意其所求后,心中又后悔了呢?
不过他为人读书还是蛮厉害的,
夫终日读圣贤之书,不知所学之何事。一朝享君父之禄,莫识此恩所从出。朝廷不辞贱,所欲则唾手而得,得且有名;军旅不辟难,所惮则掉臂而行,行亦有辞。过则归己,实或负戾,而强说人以无罪;功则称君,非有诚节,而敢贪天为己力。大率近时之沿习,未保今者之悉去。---《廷试策》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才对得起朝廷的栽培;然而,当下的官场习气,却早已把“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抛却脑后,只在意自己的清名,溜须拍马成为立足官场的根本,如此,怎么能够为君分忧,为国解难?
文臣一旦失去了造福百姓的初心,武将一旦失去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这样的官场,即使君王再善于纳谏,也无法真正实现大明中兴。
故而,要想拯救大明官场的风气败坏,拯救大明的未来,吏治才是根本!
吏治虽是根本,但也不能忽视民生艰辛,也不能落下对社会风气的整顿。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同时,如果任由不良的社会风气占据大明社会的主流,将会导致大明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堕落,这样,也不利于明君中兴天下。
臣来田间而有见也,赋豪民之田,莫不什五;贷富室之息,率尽倍称。而督农陇畔,非有田畯;追客蓬门;但闻胥吏。又其甚而椎埋啸聚之杰,正不尽出于饥寒。臣入都门而有见也,趋竭报谢之节日,顿长安之骑传空引满之欢;澷劳庖宰之治,至于息偃在床多对妻妾及其出入,风议半为恩仇。推其故,而丛脞庋阁之事反不尽繇。---《廷试策》
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以天下为己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