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至永伦殿前,只见此地虽不似太宗时期所建其余宫宇华丽,却格外庄重古朴,开阔明亮的殿内就是把太学生拉来读书也够用,更何况十个宗室小子。
刘煦想了想,说道:“既然合适,那便就将永伦殿修做学宫。只是卢爱卿考虑的也对,不若给此宫改个名字,卓爱卿你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请你为此殿赐名也可称得上相得益彰。”
卢甘本有避忌,可没想到皇帝答应得如此痛快,而卓思衡的思考却要更快一步,只听他轻声道:“回陛下,那就叫做明光学宫如何?”
“此殿名何解?”刘煦问道。
卓思衡望着经历了人世沧桑权力交更的大殿,缓缓道:“荀子的《劝学》有云: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但愿此地就读之人,可既见其光又见其明,同修其全。”
第245章
因明光学宫未有大损,故修缮与布置只花去十日余,加之略添些前庭绿植与重铺后殿甬道,不到月余便重整一新,此时诸位宗室伴读都已入京,而京中亲贵官宦人家的子弟也甄选完毕,学宫共收三十七人就读,年长者不过十三岁,年幼者方六岁。
除了卓思衡和刘煦为瑶光公主精挑细选的七位博学之士,为能事尽其备,而宗室子弟外臣不便管教,刘煦下旨命青山长公主刘婉来负责学宫一切事务,并由白泊月为其左右女史令,专司侍读理事。
学宫正式迎学入读后,原本空寂的殿宇顿时热闹非凡,只在午后能得稍许宁谧,刘煦挑了这个时辰来查看,高公公随驾多年也十分伶俐,知晓皇帝好静乐于独处,便吩咐殿内洒扫宫人一应暂离,唯有他在旁安静随侍,一语不发。
刘煦很喜欢讲堂正殿的布置,配殿也改了问书斋,可供师傅休憩与学生单独请教。只是他看了看让学生暂歇的后堂,觉得不够舒适,想着单独给瑶光公主辟出一间,可犹豫后哑然失笑,觉得自己太过溺爱女儿,保护太过未必就是完全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