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一直有贵戚宗室家的孩子入宫读书伴读这一先例,只是先帝在时对每个孩子都有格外安排,且彼时京中也有些情况错综,一时权宜之计也只能如此。可眼下光景已是不同,公主一人求学年纪又小,难免有些枯燥,朕不想她孤零零的,而京中的公卿说到底也不若咱们自家人一般亲近,孩子们身上都流着太祖的血脉啊……可帝京对诸位宗亲到底是远了些,这些孩子如此聪颖乖巧,朕知道诸位也不舍其离开自己身边,今日的话就当咱们自家人念叨念叨,愿意与否朕也不会强求。”
在这些人眼中,皇帝的邀请仿佛是试探,但更像是为今后留有的余手。
谁都清楚皇帝这些年除了皇后并无其余内宠,可帝后二人感情不合的传言也在坊间流传已久。皇后原本母家的男子均因牵扯入先帝时期的谋反之案而伏诛,皇后的母亲和妹妹也流放朔州,五年前双双因冬日苦寒与疾病在劳营中死去了,自此皇后便在宫中日日吃斋念佛,与皇帝甚少往来,有人说二人已是形同陌路,可也有人说皇帝并未甄选妃子开选后宫,可见对皇后少年夫妻的感情也是始终未变……两种声音交杂一处,教人也弄不分晓真相。
可皇帝和皇后确实是再没有孩子降生,这是人人都知晓的。
已有宗亲屡次暗示,可以让赵王成亲,然后过继他的子嗣,这样说的人,今次在皇帝和卓思衡的安排下已是连来麟州的资格都没有。
还有宗室更多为自己打算,似乎对皇帝膝下唯有一女的情形并不担忧。
这种情况才是旁嗣继入,自己血脉君临天下的唯一可能契机。
皇帝说完这话,瑶光公主求救一般看向卓思衡,她不需要人陪伴读书也能看得进去,况且还有高大人和相父的孩子偶尔入宫陪她玩耍读书,何必多此一举?可她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是不能说话的。
卓思衡说过,小孩子在人前绝不是话多就是聪明,相反懂得沉默才是真正的智慧。
瑶光公主刘玉耀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