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独到的见解。
听他这样畅所欲言,沈崇崖也顺势而言:“况且刺史官级不上不下,在此位置之人,大多铆足劲儿朝上使力,杨敷怀为何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就是想在此次大考之年给自己挣条回京的出路么?”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越是难任,却也是重任,我就在郡上以通判之位代行过刺史之职,自然知道其中难处。只是正因我曾为之,我才能成为今日之我。这个位置之难,才是一种历练和考验,总不能因难做而望而生畏,也不能因难做而像姓杨的一样‘另辟蹊径’。你们今日懂得了这个道理,也算没有白白经历这些担惊受怕。须知越是承上启下之处,避让隐忍和一味蛮干鲁莽都是不可取的,略有转圜才是真正的手腕,只要大节无失,细节上的正反计较太多便是给自己设限,只会令那些全无下限之人更张牙舞爪欺辱你的投鼠忌器。”
沈崇崖略有些惭愧,他明白卓思衡有提携自己的意思,才将揭发杨敷怀一事托付重任,可他跟老鼠见猫一般,实属无礼。
而孔宵明在之前被杨敷怀近乎嚣张的排挤与构陷后,经此一点,更明白了其中道理,之前钻过的牛角尖,一时也变作了通途大道。
卓思衡拍了拍孔宵明的肩膀,笑道:“听了郡官难做的困顿,你是否还愿意在伊津郡郡望之上为官呢?”
孔宵明再愚鲁也听出来,卓思衡是要将自己提到郡上,他心中如何不喜,却忽然转忧道:“可我在县里还没教完书……”
“你当了郡望官吏,自然可以布置得力人手,将你自己教习百姓的理念贯彻至各个县乡,不是更好?”卓思衡稍加引导,孔宵明仿佛通彻心智,快要笑出声来,卓思衡又道,“还有就是,我之前与你提的冬学一事,我希望能在伊津郡先行尝试,待到你做出些样子来,再推行到全国去,也好试验试验咱们的办法到底得行不得行,你看如何?”
一听说可以尝试冬学,孔宵明如何不乐得,他满心欢喜先是谢过,却立即又赶忙摇头:“可如果大人左选为我破格提升这么多,会不会朝野当中招人闲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