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小伙,在渐行渐远。回头再看少年,眼珠子似乎也跟着俏丽的背影,随时都有可能脱眶,弃主人而去。
一来二去,小城的人们终于知道,这少年原来是个傻子。
后来,街头巷尾的平凡人渐渐地满足不了少年的审美观,于是他转战,目标指向俊男美女云集的高档场所,比如青楼,比如小倌儿馆。
可是他的脸依旧黑如锅底,身上依旧破破烂烂。
每每他坐在这些场所门口,活脱脱的一副乞丐模样。店主们怕得罪了客人,不时拿着大笤帚轰他,几次下来,少年也气恼了。于是,一连好几天,少年都在街口晃荡,无精打采,脚步虚浮,外加眼睛没有焦距,就像个瞎子,不,是瞎了的鬼一只。
二傻这个名头,也是那时被叫开的。
小城人见他可怜,又是个痴儿,于是东家留一口,西家剩一点的,或多或少的给他点口粮,够他勉强度日的。
于是,武陟339年三月,二傻同志正式在飘叶城生根,开始了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