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鸢曾早就提过救灾安民的政策,心里更是大吃一惊。
这孩子若是只会读书也就罢了,可他竟有这等实才,一心为民,齐方祖不由为自己之前挟恩求报的想法感到惭愧。
洪知县神色大悦,又考问了齐鸢的功课。齐方祖见时候不早,干脆留知府在家吃饭,让师生俩聊个痛快。
洪知县听这话,忙不迭拒绝,叹气道:“我一会儿还要去王家走一趟。现在各家愿意出米的不多。”
便是心善的富商,此时也只愿捐钱,不愿出米。洪知县只得琢磨进米的法子。
齐鸢也很关心赈济情况,问洪知县:“县尊大人,义仓的米能支撑多久。”
洪知县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我们江都县的义仓一共是一万石,若是东门外的饥民,一天舍粥两次,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昨日我让人出去探了下情况,东门外的这些人只是一小拨,其他几处城门外都有流民,再远一些的地方人更多。不过远处的流民看着只是疲累。若是只算城门外的饥民,按照几里地一处粥厂这样设置,义仓的米只够吃半个月。”
齐鸢迟疑道:“其他各县的义仓囤米多少?”
洪知县明显愣住,欲言又止。
齐方祖却是知道这些的,在一旁低声解释:“各地义仓都荒废多年了,我们县多亏有洪县尊主持,才能保住义仓有米。现在各地能像我们江都县这样的极少。”
自古以来,各地方都要兴建义仓以备救荒。然而江浙富饶,承平日久,这义仓便成了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东西,每年义仓的米粮都是足数扣去,实际仓中不见一粒米。
江都县的义仓之所以是满的,还是因为齐鸢提救灾策的时候,谢兰庭顺口问了一句。洪知县为官谨慎,怕谢兰庭一时兴起去查验,所以今年的存粮格外多。
他虽然不知道其他各县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