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知县问出了所有人的疑问,学堂里的士子们纷纷抬头朝前面看过来,褚若贞也道:“齐鸢,非老师疑你,只是你往日堕于学业,今日却突然一鸣惊人,着实令人吃惊啊!”声音中难掩笑意,显然还是高兴居多。
齐鸢在答题时已经想过许多借口,但读书学问并非朝夕可就的,多少人勤勤谨谨,昼夜苦读,到老也就是个童生。头发花白仍参加县试的也不是没有。更何况原身的纨绔之名在外,洪知县对他的偏见颇深,即便他冠冕堂皇的编出几样借口,恐怕对方心里也不会相信。
那些用情用理的话还是日后说给褚先生听吧。
面对洪知县,自己需要下一剂猛药。
齐鸢心里拿定主意,也不急着回答,而是徐徐站直身体,目光灼灼地看向洪知县:“学生以前整日鲜衣怒马,寻欢作乐,自然不愿意被拘在一处背书作文。更何况科举虽是正途,但百人之中能有几人登科入仕?其他不能入仕之人,学一肚子酸腐文章,肩不能提,手不能挑,要么赖家中妻子养活,全无用处。要么做个塾师先生,那点束脩还比不上长工杂役。又比我们商户之家高贵多少?我齐鸢命好,生来就能花乡酒乡,何必走这科举之途?”
这话一说,学堂里嗡声一片。
学馆里的士子原本都瞧不起齐鸢的,士为四民之首,商是四民之末,两者地位名望天差地别。更何况他们一旦考取功名,成了官老爷,那日后田产奴仆也会不请自来,因此向来自觉高人一等,看到那帮纨绔子弟时也绕道而走。
但今天,他们竟然听到了小纨绔的心里话。众人愤愤不平之余,心里却不得不承认,齐鸢说的对。
科举路途艰辛,荒废数年光阴一事无成,最后还不如手艺人的读书人大有人在。张如绪家里不就是这样吗?张如绪的爹是个秀才,考了一辈子举人也没考上,家中经济全赖媳妇支撑。一家人过的十分艰难。
褚若贞的脸皮也是一痛,他不就是靠束脩做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