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十分重视,找来一帮子重臣,开始研究这幅图。其中就有历史上本该在第二日辞官,却被这件事情拖住的诚意伯刘基,刘伯温。
李善长认真看着这幅图:“上位,臣认为这幅图兴许和朝廷文治有关,你瞧,红蓝柱子下方有文字,文景之治时,柱子是红色,昭宣之治时,柱子也是红色,明章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更不必说。史书上有名的治世,大多数都处于红色柱子下方。只有这个——”
李善长指着“万历中兴”:“它是在蓝色柱子下。”
纵然是李善长,也没办法把它们和自己认识的“萬曆中興”几个字联系在一起。
但没关系,他们认得“万历中兴”柱子条上面,一个硕大“明”字,再结合前面隋、唐、南宋之类字眼,就知“明”就是大明朝,而“万历中兴”,是他们明朝的治世。
而且,他们还根据这个,推断出神文里这个字:“汉”。应对着凡间文字:“漢”。
朱元璋点点头:“既然如此,这些又红又蓝的柱子是什么意思?”
李善长道:“此事需要臣等去翻阅史书,于文景、昭宣、明章等等时期找寻相似之处,或许就可破解此图奥秘。”
朱元璋也知道这事急不来,只能耐心等待。
不过,这些大臣都是人中龙凤,以前没考虑过国祚和气候之间的联系,如今,这幅图给他们撕开一道口子,很快,整件事情就明朗了。
数日之后,重臣们再一次齐聚朱元璋面前。
“上位,有结果了。”
李善长抱着一堆书过来。
“上位来瞧,这是《晋书》其中写了凉州刺史张轨课农桑,桑便是桑树,由此得知,在晋时,凉州仍能种桑养蚕。此处亦有记载,永宁初年,张轨出任护羌校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