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不说,可从她们对嫁妆多的不行的刘小娥的那个态度,都能看出来差别。
弟媳妇婚后第二天,她这个婆婆就给她炒鸡蛋,做猪肉炖粉条子,她那个抠搜的不行的公公,在刘小娥回门子那天,更是抓了一只正值壮年的老母鸡,让她带回去。
要知道,当时一家一户只能养两只鸡,在乡下,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那可是一份重礼啊。
而她赵玉兰当初婚后第二天,吃的是前一天席上的剩菜,回门子周老抠就让拎了一包便宜果子。
明明都是周家的儿媳妇,他们却这样偏心,给刘小娥做面子,就不给她做,凭啥当初她回门的时候,不给她抓家里的老母鸡?
婚后第一天,让她吃剩菜剩饭,不让那个刘小娥吃?
这都怪她家里穷,他们都瞧不起她,所以才这样对她。
其实这也不怪王翠芬和周老抠,当初先定的赵玉兰,赵玉兰家里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三百块钱,他们见她家里实在难,就给了。
既然给了大儿媳妇家里彩礼三百块,那给二儿媳妇家也是这个数。
可人家二儿媳妇家里,把这三百块钱的彩礼一分不留,全给闺女置办成了嫁妆,甚至还出钱,让闺女给老二买了一身结婚时候穿的中山装。
老二结婚那天脚上穿的鞋,都是刘小娥的娘给做的。
这些嫁妆啥的,给足了周家面子,让王翠芬他们在村子里风光极了。
可当初赵玉兰结婚的时候,家里啥陪嫁也没有,村里人都知道周家给了赵家三百块钱的彩礼,见她就这样啥也没拿的来了,都在背后笑话王翠芬家。
王翠芬他们以为给了赵玉兰娘家三百块钱,她娘家的爹娘会多多少少的给她置办点东西,这样两家脸上都好看,可谁能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