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厢王亲宗室和诸位将领已行起了酒令,说是作诗,大半还是以猜拳居多。至于女眷们倒是不必强求,能喝则矣,不能喝稍稍沾唇应个景儿也就是了。
她们这里能作诗的唯有庆嫔,但是庆嫔也不愿自个儿墨宝流落外头,被那群粗人评头品足,只敷衍地背了篇前人诗作。
郭常在梳着小两把头,俏丽眉眼露出孺慕之思,含情脉脉看着乾隆,“臣妾倒是记得一首诗,正合今日景象,不知万岁爷可有幸一听。”
乾隆自打得知人是忻嫔送来的,便一直秉持着观猴戏的姿态,玩味道:“你且吟来试试。”
郭常在便清清喉咙,曼声吟唱起乾隆那首广为人知的旧作。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气氛诡异地沉默了片刻。
郁宛猜想众人此刻跟她的表情应一模一样,都是个囧字,这忻嫔到底怎么教的?虽说乾隆爷上万首诗里头佳作寥寥,可也不必挑这种明显滥竽充数的来呀。
还是因为这首最好记,其他的对郭常在都太有难度?
只是要强行符合情境她也不知道改改,郁宛在心底默默替她把最后一句换成“飞入肚中都不见”,这样就很契合主题了。又是片羊肉又是雪花肥牛,可不都一片一片的么。
乾隆听完郁宛这番品评,头一次产生想寻块豆腐撞死的想法,其实这诗本是他模仿郑板桥的玩笑之作,传来传去不知怎么成他独创了,这名声他宁可不要呢。
都怪郭常在,本来气氛好好的,作甚么让他尴尬?
连对着因那套粉彩器皿升起的好感也淡了些。
还是郁宛怕冷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