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那些隐喻,忽略也不会影响剧情发展或核心问题探讨,象徵符码和隐喻,除了带来阅读乐趣之外,乃作者、剧中主角和读者之间的另一层对话,可将故事带至另一个境界,不过本作使用的不多也不深,毋庸担心。
例如,一开始出现的金橘黄色花束,最后也会再出现(金盏花代表离别之痛)。歌曲”bittesweetsphn”隐喻「唯物论」下的宿命决定观点,这是男主角与石允芯之间最大的歧见,导致处理方式的迥异,后来出现的梅比乌斯环、旋转木马、heavtatin,都是具有两种詮释法的象徵,文中刻意把男主角和某一朵花放在「旋转木马」前合照也是具有宿命论的意义;甚至在标题处用了「恶魔唱着天使的歌」,隐约暗示某位主角是不是在一个特定时点不小心变成了恶魔?
挑选到九吋钉(nin,nineinhnails)的第一张专辑「厌恶体制化」和”wish”恰好也是荷花的心声,甚至是最后石允芯所搭乘的「因纽特人」船隻,附带提及该族群的生存方式可能对爱情概念观带来的衝击,均属一种对比和隐喻。
最重要的则是剧情之后出现的「褚威格之刃」。这把刀刃应该没有出现在其他地方或作品,是作者自己所锻铸而出,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
此外,我原本就喜欢用波特莱尔的「联觉作用」─起初当然不知道,加上一些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的「新感觉派」或「意识流」手法去描述事物或推进故事,所以有些读者会不习惯,但是接受新的刺激也不失为一种另类阅读刺激。
比如,校园草皮怎么会突然变成「法兰德斯壕沟」?文中不时更会出现「艾蒂丝的幽魂」,又不是鬼故事,怎会突然冒出一个不相干的配角鬼魂?这就是超现实主义手法或意识流窜出来的结果。幽魂搭配褚威格之刃,在一旁看着三位主角的心境变化与挣扎,具有特殊的情感对比作用。
本作一开始就提到了波特莱尔与联觉作用,所以内文出现大量的「气味」与「声音」,分别是花卉、香水及音乐。许多创作者喜欢在文案推荐音乐歌曲,为什么不直接在「合理使用」的规则下,把歌曲写入作品中呢?这也是本作的另一个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