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咚!
咚!
熊午良的侯旗微微摆动,楚军这边,也随之敲响了战鼓!
这是很古老的会战规矩——进攻的一方要率先鸣鼓,一方面是鼓舞麾下士卒的士气,同时也在询问对面的对手是否做好了交战的准备。
防守方如果也敲鼓回应,就代表做好了准备。
于是会战就可以开打了。
在推崇礼节的春秋时期,绝大部分战争都是以这种会战的形式打响,各国的统帅们彼此彬彬有礼,很有风度地互相厮杀。
如果进攻方趁着敌军还没准备好就开打,那是不讲武德的象征,就算打赢了也不光彩。
至于这些礼节具体有多离谱呢?
举个例子——
据说几百年前有一次会战的时候,敌国的统帅左冲右突,竟然径直突进到楚王的车驾面前。按照现在的想法来看,那将领应当大喜之下秉持‘擒贼先擒王’的套路,将楚王掳了去,从而轻松获胜。
但事实上,当时那名敌国将军见了楚王的车驾,立刻翻身下马,恭恭敬敬地来到楚王面前请安。
楚王赐酒,又赐了战袍一领,勉励了几句,然后敌国将军上马离去,继续指挥两军厮杀。
够讲究吧?
另外,在春秋时期,五十步是可以笑百步的。
因为彼时的战场上有个规矩——如果敌军开始逃窜,获胜方只能追击五十步的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