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再次起身并犹豫缓踱着;宪帝虽日渐果断英明,不过忽面临这需决择下一名匡助者的国家大事,居然也如同师父、兄长復皱愁眉,须臾后才喃语道:「倘凭能力,郭奉孝、鲁子敬、贾文和、荀文若、庞士元、徐元直、司马仲达、程仲德甚至公瑾、孔明二位师兄儘管皆为上选,却毕竟没曹大将军资深;只是他对恩师倡导的民主政策另持看法,如果由此公继任丞相,会不会拖慢咱的制宪脚步?」
「您是指-孟德鼓吹的『阶段论』吗?」忆及知交经常掛在嘴巴的批评,刘汉龙便莞尔的劝解说:「那有何碍?他所不以为然的,无非是顾忌到野心分子必利用尚缺乏问政素质的人民控制院会,因此才建议不可一开始就全面性的授权。」
想起这位汉末政治家的先见之明,且能提出类似孙中山先生的训政主张,他即由衷的佩服道:「不过阿瞒担忧是对的,百姓若不自教育基础扎根,的确很容易沦为政变工具,关于他阐述的论点,曾与此公深入探讨的微臣-亦颇感赞同;圣上要是仍有疑虑的话,何妨册立左、右相国,让奉孝分担孟德的决策压力。」
「听师父讲完,徒儿的心里可安稳多了-」烦恼骤消的刘协等揖谢罢,遂又礼貌的徵询说:「那-恩师能否示下返并州的时间,以便朝廷尽早部署规划事宜。」
「待那远赴凉州征战的兵马班师回京都,臣就把丞相印正式交接给他俩吧。」欲功成身退的刘汉龙瞧头痛事进行得挺顺利,即跟爱徒间聊了起来;茶叙过程间他察觉这原被曹族欺凌的宪帝不仅已成长茁壮,从调派鲁肃、庞统序掌大将军、水师司令的用人佈局中更处处散发着自信,忍不住也代当年託孤的何太后欣慰。
过五个月,俟曹操及王爷夫妇分别把几路援军陆续引返洛阳城,均耳闻刘汉龙快解任归乡的将士除了赵霖和眾弟子外,连郑玄、蔡邕等辈亦无不嗟讶失措,纷来到相府门口慰问并探究竟;看丈夫整日忙着应付那票文武官员,甘彤忍不住埋怨的道:「怎么着?都四海昇平了还不放他走;这些傢伙没大耳朵便会死吗?」
「岂止是咱夫君,二叔、三叔每天也要不停安抚去家里劝留的部下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