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乡下人家最缺的也是钱。
随着稻子入库,孙氏也越发焦灼,前几年她其实跟公婆提过让程青业开蒙的事,但那时被老两口压下来了。
大孙子开蒙了,后面的弟弟们要不要开蒙?就算大孙子学回来可以教弟弟们,可这笔钱就是花了。
而且半大小子最没定性,如果大孙子去学堂不认真怎么办?那不是白糟蹋钱。
退一步说,大孙子入学了,学的差就作罢。学的好,他们一家咬牙供也行。但最怕大孙子开了眼界却学个不好不坏,捞不着功名,钱花个没数人也废了,其他几房更是怨气横生,到时候他们程家就毁了。
这种例子乡下不是没有,程长泰和老陈氏也是后怕不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新米卖了个好价钱,家里人都高兴时,孙氏再次去正屋找婆婆提起此事。
她给老陈氏捏着腿,小心用词道:“今儿青业那孩子在外面捉了泥鳅,忙不迭的拿回来说要给爷爷奶奶补身子。”
提到大孙子,老陈氏也忍不住笑了。但凡是人,心里哪会没有偏爱。
她扫了一眼孙氏,心里算着刚到手的银钱。
孙氏见婆婆在思索,心里急的不行还得忍着,耐心给婆婆捏腿。
良久,老陈氏叹道:“翻年把青业送去学堂学一年。”
到时候程青业已经十五
六,她跟老头子再好生叮嘱大孙子,应该是不会学坏了。
晚上睡觉前,程长泰问老妻:“你给大媳妇准话了。”
下午时候大媳妇笑的跟朵花儿似的,程长泰一琢磨就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