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你我所熟悉的台北巿,也许跟你想像中的有那么点不一样,毕竟它是新的。
如果你很念旧,那我只好跟你说声抱歉了。
在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地的都会区因为生活空间与人口成长的悬殊落差,使得人们往上发展,筑起了一栋又一栋参入天际的高楼大厦。
在不那么远的未来中,人口持续成长着,但因为国际间长期动盪不安,为了躲避战火和空袭,人们在建筑城市的时候留了越来越多的空间给地底。又因为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运动,人们开始思考把大地还给自然的可能性。而地下城,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构想,一个深入地壳内部将近十公里深的人造空间,在当代被视为最可行的办法。
在稍微远一点点的未来中,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能够与自然共存,都市人大量移居到地下城里,艾西莫夫想像中的钢穴成真了。
虽然人们口中呼喊着:「将大地还给自然。」但那终究只是个口号,地下城之所以能获得居民的青睞还是因为其宜居性。
不受气候影响,不受昼夜影响,完整规划的农业、工业生產区及市区,立体而且宽阔的居住空间,安全便利的商业及行政中枢。仿如一座座巨大的蚁穴,地下城鑽入了全世界各大城市的地底。
虽然理想主义者提出了一大堆想法,但真正去执行的还是一般人民。
工程师、商人、运输业者、建筑工??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挖深、挖宽,像是蚁穴中的工蚁,一个巢室接着一个巢室的在地底下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地下城变成了这个世界人们的主要舞台。
虽然文明的重心已经进入地面以下,但地上世界并非完全消失,港町、乡村及大都会的边缘地带仍然属于地上世界,住在地表的人口仍然不少。只是由于地下城的各项建设都较为完善又处于城市的心脏地带,因此住在地下城深处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