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写一份综述,已经联系学术主刊刊发,你看你又是特殊情况,所以我找了南老师写综述。但你别说,南老师写完后,也提出了些核心问题,现在的课题内容关于基层实务这一块比较薄弱,我认为补充很有必要,南老师正在做这件事。”
这段话的意味再明显不过。高校自有一套关于学术资源的潜规则,萧隐清博士在关大读,但她是关门弟子,她刚毕业导师就退休,跟随子女移居国外,含饴弄孙,给她留下的“人脉遗产”早已不够用。
关大的法律是在有了刑研所后才跻身一流,当初组建刑研所不易,时任校领导团队几乎用尽了所有人脉,才从政法系学校里挖到这些顶级大牛。刑研所在国内刑法领域之所以领军,是因为刑法领域的领军人物身在其中,刑研所每一个领导都是奠定国内现行刑法理论的核心人物。作为刑研所的副教授,想积累学术成果,萧隐清根本不可能绕得开刑研所特有的资源渠道。
评为重点项目的代价,就是开学前闷头一周完成的研究内容,要与提供资源的人平分,这份研究要加上南珍的名字了。
赵所的话点到为止,这种时候连短暂的沉默也会显得萧隐清不识趣。萧隐清空出的另一只手攥得太紧,指甲嵌进掌心,手隐隐发颤,她尽全力让声音听起来如常,甚至要装出有些雀跃,“真是太好了,感谢赵所帮助,也有劳南老师帮忙,等我回到关山一定做东请客。”
最后一个字的尾音落下时,萧隐清连嘴唇都有些发颤,她只庆幸这件事是在电话里得知。
客气的寒暄后,电话挂断。
这件事应该就是萧隐清回黔城后才推进的。这些天没怎么看过手机,萧隐清点开微信,才发现回黔城那晚习悦就给她发了消息——
“你真是倒大霉,你的研究要挂南珍的名字了。”
“所里开会了,专门研究了你这个项目,南珍说要加基层实务案例研究。”
“无语透了,你这是针对指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