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是在春种之后开始的,那时候学生们也才刚刚开学,就听到了军训的消息。
为期三个月,每七天训三天半,非农事不可请假。
“啊?为什么训这么长时间啊?课都不上了吗?”民学学生议论纷纷,看法不一。有的觉得君子六艺不仅要动脑,身体也要有活动,有的则是觉得是军营里的人来给他们上军事课,颇感兴趣。
然而倪静臻只想上常理课。
作者有话说:
第188章
倪静臻在与母亲和姐姐来到琼安后, 自然就进入了琼安的民学。
别的不说,琼安闲赋的士人学者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多,翰林院里攒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全国前十几名的人才, 就算最有才的那一批都已经被皇帝扒拉出来任用了,剩下来的那些在皇帝看来不是很亮眼的,也都是在科举的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全国前十几名, 在民学教教东西当然是不成问题的,此外还有各家精心培养出来的贵女们。
这么一来,琼安的夫子可以说是卧虎藏龙,才子才女满地跑了,为了不浪费这个师资力量,琼安的规模也是所有民学中最大的, 整个民学占据了连着的两个山头,学生大概有六千人, 离得近的一些县, 比如说沽县、淮县等地方,只要有条件的都会把家里的孩子送到琼安的民学来。
不过对于倪静臻来说,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琼安的常理课比良乡的常理课更有意思一点,夫子知道得也更多。
在良乡的时候, 倪静臻感到好奇的问题, 常理课的夫子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要不就让她先专注课本上的知识, 要不就试着自己探索一下。而琼安呢, 如果她跟常理课夫子讨论到夫子没法解决的问题,那夫子还能去常理司找救兵, 对常理的知识也更加深刻一点, 可以与她一起研究。
久而久之, 问的问题多了,倪静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