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何殊不答反问道,“父皇已经看过他在殿试中的文章了吧?印象如何?”
正宁帝对此也不以为忤,接过何殊端给他的茶,态度闲适的点评道。
“不说和上一届的状元沈卓相比,就是比起昌逸,那也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嗯,应该是先帝很喜欢的风格,依朕看,在会试前十中,能排个第四或第五名的样子。”
何殊笑着点头道,“那杨厚泽的祖父曾是深受先帝宠爱的太傅,看来他确实是位深得承同杨氏家传的好继承人,给个传胪吧。”
正宁帝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就凭那承同杨氏耍的这些心眼,太子会给个更靠后的排名。
“以他在殿试中的文章水平,传胪的位置,绝对不会屈了他,不过皇儿既然已经知道他的身份,难道就不介意?”
“他祖父是在正宁三年,被我们赶出朝堂,他父亲杨承功,从正宁五年起,就被我们按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不得动弹,以杨家的行事风格,若非察觉到他们在大安不会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肯定不甘随瑞王伯走,虽然留下的有人,想来他们也已做好了不被重用的心理准备。”
正宁帝若有所思的回道,“你的意思是,暂先不出手,先给他应有的待遇,以示公正,回头再用对付他爹的方式,让他知难而退?”
何殊却摇摇头道,“杨家谋的是能两面开花,在大安的计划应该是暂先蛰伏,儿臣怀疑,那杨厚泽在这次的大考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我们可不能在他的名次上,留下可让人质疑的余地。”
能在会试中考个第二,却在殿试中,表现出只能拿第四名左右的实力,很难不让何殊多想,多留一手总没错。
承同杨氏退出朝堂后,在大安明显变得低调起来,影响力仿佛也降低了不少,削弱这些在朝廷和地方都根基深厚的大族,是何殊一直以为不曾放弃的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