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面前?”
曹尚书发怒,屋中众多小吏顿时谨慎,满头冷汗地退到墙角。
上官发怒,赵宝珠也跟着站起来,然而神情依旧镇定,低头拱手道:“下官可以担保,这名册上的人皆是依照条例层层选出,下官愚钝,名册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尚书大人明示。”
此言一出,屋中的氛围为之一变。
吏部诸事,特别是在考效选官上面,有许多事情都是不会摆到台面上来说的。特别是这等涉及世家根系和朝中重臣,错综复杂之事,少有人提及,大多是一种心照不宣。故而现今赵宝珠直截了当地问出这等问题,竟一时让他们无法作答。
右侍郎面上的笑容消失了,抬眸瞥了眼曹尚书的神色,又看向赵宝珠。左侍郎则是神色严肃,眉头皱得死紧。
曹尚书的面色已黑如锅底,瞪着赵宝珠,嘴唇颤抖几下,深吸一口气,诘问道:“那你说!公孙氏的长子在工部屡建奇功,又经国公举荐,他为什么不在此列?”
赵宝珠依旧低着头,双手稳稳举于身前:“公孙浏入工部不足一月便入升班,于六部官员不足三年不调的条例不符,故下官将他调离了升班。”
曹尚书一噎,进而又问:“那程文轩又在何处?他可是兖州有名的好官,在任上兢兢业业——”
赵宝珠道:“程知府递上来的诸多实绩之中有诸多不实之处,比如经下官核对,兖州本季收成并不是程知府所述的比往年高出三成,反而低了二成,且年前兖州附近诸多乡镇还出了饥荒与瘟疫,死伤者数千。”
这下,不仅是曹尚书面色一变,左、右侍郎也跟着面色微沉。左侍郎眉头一皱,沉声道:“竟有此事?”
曹尚书看了他一眼,没理会左侍郎的这句话,而是抛出了另一个名字:“余家的嫡孙呢?”
“余千户从武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