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其实此人极有眼光和胆略,在许多朝臣还在醉生梦死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大明如?今的状况算不得?多好,需要防范的不仅仅只有老对手蒙古和鞑靼,还有海外的势力。
事情闹到了这里,眼看事态发展急转直下,申时行作为首辅也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陛下,兵家之事定要从长?计议,如?今大明水师并没?有好的统领,此战若是得?胜还好,若是战败,谁又?能当此责?”
自戚继光去世后,大明水师废弛,水师也缺乏一个有谋略的将领,这是大家心知肚明之事。
申时行的顾虑一点都没?错,戚继光此人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没?了他,朝堂上还真没?什么人有带兵打仗的本?事,想要灭了人家,可不是在朝堂上打打口水仗,这可是要真刀真枪的本?事的。
明朝发展到如?今,一贯是以文御武,别以为在外征战都是将领的事情,实际上都是皇帝钦点的文臣作为总指挥,地方上的总兵作为调遣部队,同时还要委派御马监太监作为监军,如?此三权分立才能让皇帝牢牢地将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底下的人才翻不起大浪。
不难看出,一个文臣在一场战役中是起指导作用的,这对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有极高?的要求的,武将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文臣既要从中协调,问中央要钱要物,和地方配合,各种文书奏折往来都要由他完成,同时还需要对整场战事进行指挥决策,最终达到胜利目标。
古往今来,能做到文武全才的人,又?有几?个?
申时行自然?是想走中庸之道,认为此事还没?到伤筋动骨的时候,根本?不用去管,但是同时他说的也是实话,满朝堂上,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能打赢这场战事?
石星连忙用眼神示意宋应昌退下,眼睛都要眨成斗鸡眼了,宋应昌却好似根本?没?有看到石星的提示一样,直接豪气干云地站出来:“陛下,臣愿请战,若是战败,臣愿提头来见!”
好了,这下愿意上战场的人都有了,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