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寒窗苦读十二年考上名校的他难道会虚?
可惜他考不了,只能曲线救国投资杜家大郎。
不过在此之前,还得弄清楚杜家大郎的人品如何,以及恩师下狱之事对他考科举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说到这个,秋华年从原主记忆中发现了一些令他不解之处。
“秋燕婶子,我记得当时大郎的信是直接送到我们家中的,为什么信里说的事这么快全村都知道了?”
胡秋燕眉毛一皱,“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这事不是你们家传出去的?”
秋华年摇头,“谁好端端的把家里的坏事往外传?”
胡秋燕意识到不对劲,她如今和秋华年家算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当即说道,“华哥儿别急,婶子回去帮你打听打听,看看最早是谁传的。”
“谢谢婶子。”
“别客气,这不还等着吃你用高粱做的糖嘛。”胡秋燕开了个玩笑,转身离去。
待她走后,九九和春生都围过来,眼巴巴地盯着灶台上的那只鸡看。
杜家没落后,两个孩子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口荤腥。
“华哥哥,要拿到镇上卖钱吗?”九九小声问。
“不卖,做了给咱们补身体。”秋华年笑道。
裕朝为了鼓励百姓们生产发展,休养生息,在礼法上与前朝相比缩短了孝期,一个月出重孝,十二个月结束守孝,因此他们现在是可以吃荤腥的。
九九和春生欢呼一声,自告奋勇地去拾柴火。
秋华年洗了下手,准备料理这只新宰的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