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立嗣和篡汉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用心的了,可现在看来扫平天下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而且刘备一旦消灭刘璋夺得蜀地,将成为身跨荆、益两州的大割据,东有长江之险、西有蜀道之难,再与孙权携手,真不知什么时候天下才能统一,什么时候他才能身披龙衣驾登九五!
众人正叹息之际,一位年约四旬相貌不俗的官员开了口:“事已至此,还望主公三思南征之事。”
曹丕瞥了说话之人一眼——此人姓杨名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今河南省获嘉县)人,乃是当年被曹操杀死的陈留名士边让的门生。昔日因杀边让等人造成张邈、陈宫兖州之叛,或许也是曹操有意补过,
', ' ')('\n
征其门生杨俊为官,又举茂才。他历任多地县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政绩不菲;此番南征曹操特意任命他为征南军师,随军参谋。
军师这名头现在越来越不值钱了,当初只有荀攸一个军师,后来变为中前左右四名(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如今征南都有军师了。曹丕与杨俊虽没见过几次面,但对他颇有恶感,倒不是反对此人性情作风,只因他乃文士出身,每次见到曹操总要提及曹植的诗赋,往往颇加赞叹,搞得曹丕尴尬。尤其最近几日他整日陪在曹操身边,听说曹操还要把他调回邺城参与尚书之事,曹丕就更厌烦了。不过这会儿他主动提及罢兵之事,能速速回归邺城固然是好事,因而曹丕也没吭声。
从未出邺城傅幹就上书反对南征,这一路反对之声更不绝于耳,贾逵为此差点儿赔上老命,都没有撼动曹操,但杨俊这句含含糊糊的话却叫他动心了。并非杨俊有何不同,而是形势变了——若刘备已亡,他大可放开手脚与孙权周旋,即便打个一年半载挂碍都不大;可如今确定刘备未亡,而且即将定蜀地,那就不同了。
曹操没有直接回答杨俊的话,而是朝刘晔招招手:“把今早那份军报拿来。”
“诺。”刘晔心思缜密,在案前三找两找便寻了出来——原来自夏侯渊击破马超、韩遂,与雍州各部合兵以来,西州境况还算不错;张既赴任刺史后招降了几个羌、氐部落,又引领夏侯渊等西入金城郡,消灭了割据枹罕的土匪宋建。那宋建势力不大,却自孝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举事,割据枹罕三十年之久,自称河首平汉王,甚至改年号、置百官,俨然土皇帝。能除掉这个狂徒也算大快人心。
曹操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这军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