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周贡还是那句车轱辘话,只要能够掌管一艘剑舟,他可以不升官。”
左侍郎徐桐哭笑不得,这家伙的心思也太简单了。不过风雪庙兵家修士,多是如此脾性。
沈沉笑道:“风雪庙大鲵沟一脉修士的行事风格,我跟你们一般年轻的时候,早就领教过。他们都是一根筋,指着鼻子骂大官就数他们最起劲,在当年兵部诸司出了名的,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黄眉仙算好的了,不骂人,只拿刀鞘吓唬人。”
老人有感而发,指了指两位侍郎,“你们这些个年轻人啊,算是过上了好时节。”
当官一辈子都不开窍的,大有人在。例如偶尔被贵人或明或暗提携一次两次,偏只觉得是自身本事够好,或是同僚被穿小鞋下绊子好多次了,依旧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归咎于官运不济。
若说日久见人心。我们凡夫俗子,再高寿,比得过山上的修道之人?
先前兵部这边,沈沉之所以始终没有批准此事,也不是老尚书故意刁难周贡,而是周贡跟邯州副将黄眉仙还不一样,周贡始终保留风雪庙大鲵沟的谱牒身份。大骊边军自有法例,不会随随便便破例的。
只是这次既然国师亲自发话,让周贡去兵部找到吴王城,说是有礼部董湖作为担保人,允许兵部破例行事,准他掌管一艘剑舟。兵部这边也就顺水推舟一次,大骊朝的规矩,本身就是崔瀺一手搭建而起。
老人笑眯眯道:“此前朝野上下,都会怀疑一事,当得剑仙,做得官吗?”
“徐桐,吴王城,你们俩也一样。别跟我摆什么委屈脸色,俩小狐狸,还是嫩了点。”
“可不管怎么说,大骊京城加上陪都的六部当中,天然最为亲近陈国师的,我们兵部是毋庸置疑的第一。”
“我为什么豁出去一张老脸皮不要了,也要拉着陈国师必须第一个视察兵部?就是知道我们兵部,完全不用装,陈国师就能感受到他在千步廊,至少有一块地盘,是从心里向着他的,最理解‘隐官’的分量。”
满朝文武,起先都想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年轻国师与崔国师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就算你陈平安做得剑气长城的末代隐官,坐得稳大骊新任国师的那把椅子吗?
也想搞清楚,这对文圣一脉的师兄弟,他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各自是在什么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