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改短,并在辕头安装犁盘,可以自由转动,从而使操作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畜力。其次,曲辕犁增加了犁评和犁建,通过推进和提起犁评而控制犁箭向下或向上,从而使犁铧入土或深或浅。曲辕犁还改进了犁壁,呈圆形,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杂草的生长。因此直到清朝也没有改进。
不过,这个从唐朝就发明出来的东西到现在的东欧都没有发明。可见当地的生产方式有多落后,甚至比西欧还落后一大截。
至于第二个就有点被农民抵制了,那就是使用农家肥。
早在西周时人们就已知道田间杂草在腐烂以后,有促进黍稷生长的作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种植绿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法等;还提到了用作物茎秆与牛粪尿混合,经过践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
不过,此时的欧洲经过中世纪的农业技术大衰退后,还是不知道这种方法。于是彼得决定亲自帮助他们。
将人畜的排泄物经过堆积发酵后在他命令下被泼到了田地里。这引起了农奴们的抗议,认为这样会弄脏他们的田地。但是抗议无效。
而且,他们播种也是穴播的,不是中世纪欧洲农民常用的撒播。撒播的确省事,但种子分布不均匀,而且播种浅。因为,人手撒出的种子,有时可能扎堆,有时可能漏掉一些部位。若是扎堆了,禾苗在生长时,就会出现抢肥料的情况,结果,扎堆的几株禾苗,一个也长不好。而没撒到种子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浪费。
而穴播则不同,在播种时,早就分好了行列,给种子留下了适当的生长空间。而在播种前,彼得还指挥农奴,用盐水选种法,选出了颗粒饱满的良种。同时,穴播深度比撒播深,更加利于种子发育。所以,这种播种办法,效果好,产量也很不错。
不过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当收割开始后,彼得特地派人统计产量。随着一捆捆连着麦穗的麦草被送到打谷场上,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