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至于清正廉洁四个字,刘伯温配得上。
而且锦衣卫已经查明,从始至终,刘伯温只是知晓,但并未参与。
从这一方面而言,刘伯温只是对不起君,没有尽到一个御史中丞该有的职责。
但人无完人,总不可能揪着这一点不放吧?
那就当给朱元璋一个面子,饶过刘家,也全当是全了这一场君臣之情。
至于刘涟的死,一个正七品的小官,即便是刘伯温之子,史书上也是一笔带过。
可是这个罪责,可以换成别的名头,也不会有人去深究。
毕竟历史只有后世之人的猜测,还有无休止的推断,并不具备真相。
成王败寇的道理,自古以来显而易见,史书是由胜利者所书写。
肮脏龌龊也好,高光伟岸也罢,都不过是一纸青史,悠悠空叹。
王侯霸业,也并不能完全写尽。
所以刘家迁往岭南,就要从刘涟的身上做足功夫,这个交给御史台去办,肯定不会有丝毫的纰漏。
这也是政治下的阴云密布,所有的理由,也不过是为了遮羞。
毕竟你想想,堂堂大儒刘伯温,绝代谋臣,竟然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
这要是传出去,不仅仅是刘伯温的名声扫地,更会连累到朝廷的声誉。
朱元璋就这么不受人爱戴?
哪个臣子都想欺瞒一下朱元璋?
这于国不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