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大高手,便是搜寻整个大宋禁军也凑不出这许多,否则大宋何至于跟西北的西夏磨磨唧唧这么多年,早一波流平推了对方。
就拿水浒传里面展露的各方势力来说,梁山上近五虎及以上水准的高手,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余人。
其它三大寇那边,河北田虎处五六人,淮西王庆处七八个,江南方腊处十几个,衰败的辽国处七八人,再加上江湖上露过头的散人如栾廷玉、史文恭之流的高手,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四五十个。
再以此推算当时的大宋朝廷一方的高手,应该也不会超过梁山和方腊两方势力之和(甚至有可能只与两家之一持平,毕竟梁山的大部分家底都是来自大宋朝廷),否则大宋何必招安梁山,直接平扫乱贼岂不是更爽利些。
而在宋微宗在位的二十余年间(靖康之变前),大宋的总体态势是比较持平的,这也就意味着天下间的高手存量不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或许梁山一伙高手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
现在,陈珅面前却突然蹦出来近乎天下三分之二还多的大高手,这怎么想都有些不对劲。
陈珅心思急转,而手中的沥泉枪却毫不容情,只三枪便刺死三个杀近身来的邪徒,甚至它们已经开始扭曲的灵魂都被蕴含红光的枪芒撕扯的粉碎。
秦观和豆虫儿早被眼前的突变骇得目瞪口呆。
豆虫儿还好些,毕竟前番吃了许多苦,又见识过陈珅戮杀秦家商户一家子,故而虽然恐慌不已,却也不曾彻底失了理智。
只秦观却就差了许多,他虽年长多历世事,但是这般血肉横飞的修罗场,秦观可真不曾经历过,甚至可以说难以承受。而这也是大宋的大部分文臣的最大缺点。
例如那个号称大宋名相的司马君实,年轻时也是好战愤青一枚,只参与了一场血腥残酷的惨败,便就此性情大变,成为了怯战守旧,食古不化的投降割地派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