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言说自家兵马多出身盗匪,身上匪气难消,却自做得些不仁之事,便他王焕身为首领大哥也控制不住,只好勉强让他们不得滥杀作恶。
临了王焕多言要带这些人马去岐山驻扎,免得他等继续祸害州府。
对于王焕的这般倾向很明显的言辞,大宋的官员们是很欣赏的。
他们觉得王焕很实诚,没有作些隐瞒,最后的处置决定更颇有见地。
去荒山野岭驻扎好啊!
我等甚至愿意供给物资辎重,以补诏安义军的消耗。
待得周边大宋边军开来,到时候再把辎重一断,难道这些个贼配军还能翻了天去。
这王襄敏公的孙子,果然还是有些忠义之心的。
至于被某些人认为心怀忠义的王襄敏公孙子在干甚么?
不好意思,他正在挖大宋未来西军的墙角。
王焕比任何人都清楚,纵然他家世不凡,背景深厚,但是自从被打上了叛逆之名后,他的未来就已经被限定,再怎么折腾,却也休想再获得出任方面之将的机会,最多只能以贰师斗将的身份,做得某个方面之将的副手。
甚么是贰师斗将,大都是那种身上有污点,不被彻底信任,但是其人才武艺又殊为难得,弃置不用太过可惜。这样的将军虽然有自己的亲军,却没有自主行动的权力,只合被别人指挥着冲锋陷阵,或着执行某一项较为危险的任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宋初年的杨业,还有就是【水浒传】中以宋江为首的被诏安后的梁山好汉。
比较搞笑的是,对这等身上有污点的军将,但凡出身自大宋国内,或者说对大宋的认同感比较强的,大宋君臣处置得都比较苛刻。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