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三十里,也是为了在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不会因为长途跋涉而缩减的情况才定的行军速度。
如果急行军的话,义军倒也不是不能在一天之内行进更远的距离。
但是冷兵器作战军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有足够的体力储备,一日行军五十里,军队战力必然折损,正所谓“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至于日趋百里,日夜不处,倍道兼行,卷甲而趋,不用敌人动手,军队自己就会溃散。
别说古典军队了,就算到了后世,除了那支堪称天神下凡般的地表最强轻步兵,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只靠双腿却也休想能在保持建制的前提下日行百里。
顺便说一句,骑兵部队的短期爆发力或许很强,比如可以在半日之内极速趋进二百里,但是骑兵也就能这么爆发一下,接下来的坐骑便会陷入疲软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进行缓冲,甚至有可能永远也恢复不过来。
或许会有人说,骑兵要是这么脆弱,那北方游牧民族怎么就打得中原王朝不要不要的,骑兵克步兵克得死死的?
首先要明白一点,游牧民族能压着中原王朝打的时候,都是中原王朝处于衰弱期乃至崩溃期的时候,一旦中原王朝恢复国力,基本上就能硬生生反推回去。
秦、汉、隋唐、大明皆是如此。当然大怂是个例外,不是军队不顶用,而是君主的骨子里缺点钙,补都补不回来的那一种。
至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常常做到极速突进,不是他们的骑兵有多厉害,而是他们的战马多,骑兵绝对数量多。
看看游牧民族的骑兵编制就知道,几千年来,换了多少茬,不都还是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制么,有的可能换了名字,但是本质还是一样的。
说白了游牧骑兵的最大的独立作战单位就是千骑,这与游牧民族的将领指挥能力、后勤补给能力的制约有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