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5月份,方沂从欧洲回来,不停在各种讲座和研讨会上连轴转,郭凡帮他代课两个月后,方沂给了郭凡两个月无限制「米其林自助」的报销凭
证,顺便答应了郭凡要做他新片《流浪地球》的监制。
「确定了叫流浪地球?不改个名字什么的?」方沂问。
「不改了,」郭凡摇头,「这个名字简单好记,其他的太绕——《我来自未来》那战争片不也这样吗?说是要改成《我们正年轻》,这名字更有感染力,更触动人,但是他没有讲这部戏的卖点,我们的卖点就是伍千里是个未来人。」
「是这样。」方沂没多做争辩,在他看来,《流浪地球》这个名字也比什么《流浪纪元》《氦闪纪元》之类的好。
方沂之所以问郭凡,只是因为这个项目是郭凡主导,他需要尊重郭凡的意见。
这个态度很关键,因为郭凡目前搞的不是很顺利,绝大多数项目都需要重头开始硬啃。
好比造一颗钉子,发现连市面上炼的铁都不合格,不得不先造铁,一来二去战线拉的很长。现在这部片子预计整个制作周期超过三年、四年——有点不符合当前多快好的业界风气。
郭凡没有这样的威信,他需要门派老祖方沂不断的给他支持,并且要表现在手底下人面前。
随后两人赶往怀柔影视基地录影棚。《我来自未来》拍摄结束后,录影棚再次被《流浪地球》剧组租用,五千平方米的巨大室内空间成为建设工地,一些具有未来特色、但又结合了现代设计元素的工业艺术品被不断运送到现场。
像是巨大的防辐射矿用车、火力强大的六管速射机枪、全地形装甲战车、体形惊人的重型运输机、连接有透明氧气罩的外骨骼机甲、快速升空的DJ牌无人机……有真有假,但力求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