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的、紧张的、淡然的……
“上一次方导来,让我们节目组蓬荜生辉;这一次生辉的东西得比节目组更大了,得是这栋楼,或者是文化中心,或者是这座城市——你们怎么看?”
接话的是徐子东。
徐子东作为知识分子有种孤僻的高傲,但要是在他涉及到的地方远远超过他,他又显得十分幕强,因此他对方沂印象极好,接窦文韬的话一点儿也不迟疑:
“一人闪耀一座城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港地也确实是因为很多个‘一人’,才被注入了今天的文化底蕴……文化创作是精英的事情,是少数天才诞生的杰作。”
“譬如,你当然可以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来源于合适的环境、发达的工商业……但如果没有米开朗琪罗,没有达芬奇,没有拉斐尔这些具体的个人,恐怕文艺复兴不会有这样高的地位!”
窦文韬问:“方导是电影圈的文艺三杰吗?”
徐子东:“我不知道,可能要金像奖的组委会才知道。”
“我们节目播出的时候,金像奖到底怎么样已经知道了,观众们可以看看徐子东有没有说对——金像奖会不会给方导正名!能不能接纳变化,拥抱变化……”
梁文导打岔道:“这不是我们节目的说话方式,你那个太文绉绉了,我看徐子东已经是接纳拥抱变化了,他就是服了!那你说组委会服了吗?”
窦文韬大笑:“我不知道啊,这得是屏幕前的人才知道了!我们既然聊到了这个话题,给我们方导一个几秒种特写,说不定新闻能用得上。”
方沂摊了摊手,朝摄像头微笑。
这是台本上预先设的稿子,从“港地文化”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