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恒星的直径超过20公里的“伞面”采用“光翼”技术原理,引聚包括恒星光在内的能量,汇聚于“伞柄”末端前方的焦点,整合成高密度的能量光束,以光速发射,只要恒星不熄灭,能量光束就不会消失。
射程?除非受到行星级以上天体的引力场影响,高密度能量光束足以一直抵达恒星系边缘的陨石带。
当“星光炮”集群布置并展开的第一时间,“撒加利”文明的439艘生物太空母舰就会被数量众多的高密度能量光束集火照射打击。
因为初入恒星,生物太空母舰无法借用到足够能量密度的恒星光,所以“星光炮”群几乎占尽了地利优势。
“第二种武器,将布置在行星附近,设计比较简单,关键在于计算,我称之为‘引力弹弓’,主要用于中近距离的拦截,数量大约在3000个左右,附加火箭推进引擎用于中途转向和校准轨迹。”
陈非又在恒星系的各个行星附近标注出了一个个光点,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任何特殊材料,完全是非常单纯的陨石,直径超过5公里,利用行星引力加速,密集投射向“撒加利”舰队。
陨石的直径接近于生物太空母舰,质量更是远远超过,十分纯粹的物理撞击既简单又粗暴,“星光炮”一样惠而不费,一旦无法规避,生物太空母舰就只能生生硬扛,足以使其的防护力场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运气不好的话,直接撞得粉身碎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以蓝星和苍穹星文明的太空舰队举例,没有哪一艘太空舰能够吃得消这种打击。
“第三种,超口径太空磁轨炮,口径10米,备弹40发,主要为穿甲弹,霰弹和元素湮灭弹,采用转轮式弹舱供弹,数量约4000座,每600座为一个集群,分布在第四行星,第五行星和第六行星的轨道上,第五行星预设为决战区域,留有2400座,理想数量为12400座,很可惜,只有我一个人量产,不能再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