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高芸是真造大孽了,硬生生把人正常上学的孩子搞卷起来了。
那些大娘大婶们的讨论。
听的高芸自己都有点心虚。
那是赶忙将钱硬塞到提供课本的那两位手里,然后拎上课本,匆匆道了声别,便头也不回,且脚步急促的跑了。
幸好她并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
也没有透露自己弟弟的姓名。
所以应该没事吧,应该不会导致她弟弟回头上学,被那些被迫卷起来的学长学姐记恨吧,怎么想都觉得好像没太大破绽,高芸提着的心才稍微放缓些。
然后可不敢再省事了。
书重就重吧,先离开县城再说。
大概一刻钟之后,高芸便顺利走出县城,踏上普通土路,就是那种走的人多了才走出来的路,非人工修建的路。
这时候国家虽然也有搞基建,但在乡村区域,修路并不是首要任务,首要任务还是修建各种水利措施,尽可能的人定胜天,以人力对抗各种天灾之类。
没办法,粮食安全太重要了。
人工降雨,农药化肥,乃至高产良种等技术,当时发展的又不怎么样,只能通过兴修水利尽可能保障农业生产。
后世七八成水库水渠等乡村水利工程,基本都是在五六十年代修建好的。
当然,七十年代也有增加填补。
八十年代往后乡村兴建的就少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这边就没有路,路还是有的,只是相对较少,质量较差,目前也就交公粮那条路修的最好,至少相对宽阔,同时也相对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