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要再观望观望。
“恭喜殿下,大势已成,南廷危矣。”
严铿满面笑容,对着坐在大帐内的朱棣作揖道。他们的计划起了成效,就是这番的对峙,让天下大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还没多少人相信燕王能够真的取建文而代之,那么随着北地塞王的纷纷起兵,南廷的统治终于出现了根本性的动荡。
朱棣也很高兴,他的脸上久违地出现了笑容,捋了捋自己的胡子,他还是强自镇定了一番,开口道:
“现在贺喜还是太早,诸王虽响应,然南廷依然势大,切不可生出轻敌之意……道衍大师来信,言道如今首要之事,乃是会盟所有藩王,合兵一处,共举大事。”
从靖难开始之后,道衍便一直留在北平,协助世子朱高炽处理政务,但是他那双慧眼,却时时刻刻地紧盯着天下的形式。
严铿只是微微一思索,脸上便已露出了赞同与敬佩之色:
“道衍大师真是一语中的!会盟诸王。确定盟主之位,使殿下凌驾于诸王之上,靖难之事若成,则殿下当居首功,无人可与您争大位。”
“不仅如此,还可将诸王之兵拧成一股绳,聚兵数十万,拥百战之将,则南廷必败!”
燕王实力虽强,但是其余各王也不是吃素的,也有数万兵力,真要算起来,除了只剩下几千人的代王和被手下抛弃的宁王之外,都对皇位有着极大的威胁。
确定主次,就很重要了。
道衍,在北军高层还沉浸在天下云从的喜悦中时,他已经一眼看出了问题的核心!
严铿虽然为将佐,但是他的谋略与政治水平不低,此时也是一点就通。在文人匮乏的北军之中,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