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斯坦的托管统治权后,马纳塞·梅耶开始对犹太复国主义感兴趣,遂建立了新加坡犹太复国主义协会,他担任主席一职。
不管是上海的犹太复国主义协会,还是新加坡的,都是代表了巴格达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态度,而巴格达犹太人离开巴格达之后,绝大多数转移到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然后开枝散叶,前往香港、新加坡、上海英租界、英国。
无一例外,都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巴格达犹太人和英国的纠葛很深,一如沙逊家族,家族利益与英国国家利益深深捆绑在一起,他们是妥妥地亲英派。
1930年之前,新加坡犹太复国主义协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向犹太基金会捐款,以及在巴勒斯坦托管地建立世俗学校和塔木德托拉学校。
1930年,英国对巴勒斯坦政策的逆转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造成了严重的分歧,动摇了富裕的新加坡犹太人和英联邦其他亲英派上层犹太人的想法。
此外,1930年《帕斯菲尔德白皮书》的发表恰逢马纳塞·梅耶去世,这进一步削弱了协会内部的凝聚力,也动摇了犹太社区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进一步承诺与发展。
1930年后,新加坡犹太复国主义协会如同上海犹太复国主义协会一般放慢了筹资步伐,对复国主义暧昧起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接着的一段时间,新加坡的复国主义变得低调,乃至销声匿迹,上海那边却是出现了大量由俄罗斯和东欧犹太人建立的修正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组织。
这些组织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冰天雪地,对圣地耶路撒冷并没有那么向往,一部分人的目标是建立以色列,而另一部分人只想有一块安全的栖息之地,东北那嘎达或彩云之南都是可以的;
于是,有一些东欧犹太人被安江仙弘等人设计的河豚计划所吸引,也有一些与孙科眉来眼去,因为孙科于1939年2月提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