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次低一点的店试试运气,下午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他要在街头好好转转。
从希腊街出发,冼耀文急速穿梭于伦敦的街头,一路上眼睛瞪如雷达,从一个个行人身上扫过,一则观察精神面貌,二则观察穿着。
路过街边的摊档,他会停下脚步走过去瞧瞧,不管是卖银餐具的,还是卖衣服的,他都会顶着摊主的白眼,一个个拿起来看,一个个问价格,特别是卖女性内衣的摊档,他还会不要脸地问摊主哪些尺码比较好卖。
此时的香港堪比改革开放中前期的内地,拥有宽松的政策、较低的汇率、遍地的廉价劳动力,创业初期无须具备较高的工业与工艺水平,不需要有独到的技术,只需牢牢抓住劳动力红利,利用汇差对海外展开倾销,从海量劳动力身上获取劳动价值差,很快就能完成从1到10,甚至到100的资本积累。
动作一定要快,抓住欧洲各国正忙于恢复国力,把较多精力放在重工业领域,对轻工业还未太重视,有许多空子可以钻的时期;抓住冷战格局初形成,世界各国忙于展开核军备竞赛的时期。
这个时期,借着日不落帝国还能唬人,借着英联邦有广泛的渠道,完全可以把轻工产品销到世界各地,同时,还可以承接高汇率国家企业的代工,假设一个劳动力一年能产生100元的价值差,即每个月除掉工资福利及其他成本,能有8.33元的利润剩余,10万人一年就能创造出1000万元的利润。
按照香港此时的工资水平计算,这个产出比是比较低的,如果一个企业只能有这个产出比,完全可以归入不良企业,换个角度来说,企业不成企业,应该算是善堂。
另外,10万个工人总要有地方装,工厂肯定是要开的,开工厂需要厂房,建厂房需要地皮,以结果为导向,在维持工厂良性运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购进地皮以保障生产规模的增长是题中应有之义,以税收和人际关系裹挟港府在地皮上开绿灯是可行的。
把所有的事情理一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