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修建再多学府,没有老师教导,那也是白搭的。
“你们都认为可行?”方世玉心中对杨寓的提议,还是非常赞同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去云贵边陲地区任教,确实可以让这些学院出来的贡生,得到非常充实的人生感悟,这对于日后朝廷选拔官员,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让他们多去异常贫困的山区瞧一瞧,看看那边的百姓都是怎么生活的,也会对他们日后为官的执政方针,造成极其深刻的影响。
抬头看,在方世玉的身后,高挂的牌匾写的并不是什么国泰民安,也不是什么赞美之词,而是太祖皇帝亲提的以民为本四个字镶了金,挂在奉天殿的龙椅上方。
原本这个牌匾是要挂在太和门的,但北方太冷了,方世玉就将它挂在了奉天殿,也将朝会搬迁到了奉天殿。
景清等人不在发言,陈迪道:“还是要加以限制,单单以利诱导,难免有浑水摸鱼的人,不过杨阁老的建议,确实可行!”
“礼部的二五计划,规定,继续扩大兴建社学规模,定额二五计划内,建立大小学府,四千座。督办北京国子监,南京演武堂,北京演武堂。”
“二五计划,保证教俞人数达到每个院校的最低标准。以保证学子的学业完整进行!”陈迪道。
方世玉点了点头道:“那你们礼部可要努力了。”
“上奉圣天子,下安万万黎庶,为臣者该有之辛劳!”陈迪应声道。
方世玉微微笑着,开口道:“吏部,工部,礼部,户部,都完了,下边该刑部了,先总结一下一五计划的成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