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直接允了,那也是经过朱元璋同意的。
只是现在,詹徽要请辞,虽然这都在方世玉的预料之中,计划之内,但该做的还是要做,毕竟这詹徽也算是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了。
詹徽点了点头道:“今日朝会已结,微臣这就去乾清宫见驾!”
看着方世玉没有一点挽留的意味,詹徽的心凉透了,却也没办法,人家给自己搭好了戏台子,唱就要唱好了,不唱,也会有其他办法,逼着他唱。
随着詹徽走出了詹事府的大门。
方世玉道:“礼部,吏部的尚书空缺,我会提名将赵勉调到吏部,继任吏部尚书,郁新继任户部尚书,王儁调任礼部尚书,其余空缺,吏部尚书的人选定下来,再进行补缺。”
“好了,今天的事情就先到这里吧,大家散了!”方世玉说着,起身离开了詹事府。
为什么要把詹徽踢出局?说方世玉记仇也罢,说方世玉容不得逆耳之言也好,反正詹徽没有不留余力的支持方世玉的政策。那就应该出局。
这就是皇帝直领六部,没有丞相的最大好处,方世玉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想让六部尚书换血,随时都可以换。
没有人可以阻挠。
便是朱元璋,现在也多是听之任之,一心栽进了御园,研究他的玉米地,红薯,马铃薯,考究这些东西,为什么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
虽然大明在洪武二十六年的田亩税收的总结中,全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实际控制领土内。
产出粮食达到了十万万多,但说真的,这点粮食,比之后世的粮产,差的太多了
据种家的有关部门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