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朝廷拿出来的教育经费,根本不足以支撑。
“殿下,那岂不是要掏空国库了?国库在洪武二十五年结余不过五百八十万两,昨日一场大婚,就费了三百万两,如果还要加大财政开支.”赵勉第一个站出来反调。
大明缺银子啊,大缺了。
赵勉微微一愣,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方世玉如此怒气冲冲的样子,心中揣摩不定的看着方世玉,一时不知如何述说。
“还有,泰安府的皇宫修好之后,老朱头迁都泰安,朝廷解除海禁,各地兴建市舶司同海外诸国贸易!”
“大明的物件,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拿出去能卖上天价,钱不是最重要的,赚了钱,让钱去给国家培养人才,国之栋梁,中流砥柱。”
“再则说了,我只是提意见,要在各镇卫,兴建官办社学,私塾,免费教育,这件事情只能作为一个计划,又不是我上嘴唇碰下嘴唇,这社学私塾,老师就全部准备好等着开工了!”
“教书育人的事情,是礼部在管,礼部拿出个章程来,我要看见有成效,有意见,有指导性的方案。”
“教育的普及,的是国家的钱,国家的钱也是从百姓手里拿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可厚非。”
“关于教育投入,每年占户部支出的多少?”方世玉沉声道。
赵勉低着头,犹豫片刻,他这才想起来,老朱家的人,怎么会把文官的利益放在心上。方世玉基本也算是半个老朱家的人了,都成了老朱家的女婿了,如今更是大权独揽。
从朱元璋,到方世玉,他们关注的只是军队的利益和国家百姓的利益,只有朱标会关心一下文官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