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此时,西南的开路工程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之中,遭到严惩的官员士绅也早就过了两手之数。
如此情形之下,这个由三省联动的庞大工程虽然动用了百万级别的民壮,但不仅没搞得天怒人怨,在百姓口中还是皇帝老子给大家谋了一条生路。
要知道这条路大部分都在云贵,八成左右的民壮也自两省募得,而这两省的百姓们在太平年月也只是守着那三分地苦哈哈地活着,于这战乱将熄之时更已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
要是换做早年间,熬不过去也就熬不过去了,他们的死活当也无人关心,可这一番,朝廷不单给了一个能够混口饱饭的伙计,更还按着出工时长发下了工钱例银。
两相对比之下,谁还不晓得谁是真对自己好,皇帝老子自也成了真正的君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廷的影响力通过这番工程逐渐渗透至西南三省各个角落的同时,朱慈烺在官员递补的事上又动了点小心思。
他于开工之前便直接下旨,修路的过程中发现情弊自是严惩不贷,但若有功亦不吝赏赐。
在这份圣旨的作用下,西南地界已有七八个知县换成了胥吏,对于官制的改革便又迈出了小小一步。
“火药这东西运来运去倒也麻烦,不如从你这里分出点人手,于重庆再建一座工坊吧。”
待将由内阁汇总而来的修路诸情细细看了一遍后,朱慈烺略一思量便朝着李永茂说了一句,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在听到这话之后却面色大变,紧接着竟就跪在了地上。
“陛下明察!火药乃是重要军需,若将其生产集中一地还能加以控制,可要是放在西南.”
李永茂并没将后面的话完全说出,朱慈烺却也晓得他的未尽之意。
说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