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能走。
可高邮一遭不单降官们全都掉了脑袋,便连地方士绅也都遭到了清算,但凡心明眼亮的都晓得大明没有忘了以前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局面,淮东各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官员们自不必多说,有往北京、淮安寻关系调离前线的,有往直接弃了官职直接北逃的,反正这些人在当地没有什么牵扯,总不至于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相较于从容淡定的流官们,淮东的世家大族就显得极其难受了。
他们虽不似地主那般将全部钱财都投到了土地里,但因着盐场的关系却离不得两淮;他们虽因私盐贸易而有着一定的武装,但在明军眼里只不过是蝼蚁一般的存在。
跑不掉,打不过,摆在面前的唯一道路似乎就只有听天由命一途,但当这些势力将自己的力量彻底爆发之后,他们却给予了前方三将远超清军的压力。
这淮东之地本就归于南直隶,与应天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前各归一家倒也没什么特别表现,但当他们发力之后,一道道源自不同人物的请托便传到了黄蜚等人面前。
当然,递到前线的话里自不会表露出两面的联系,各人也只有感于上天有好生之德,认为杀戮过甚对陛下的威名有所损伤。
所以为了不使大明的中兴之主不背上残暴好杀的名声,前方将领在执行皇命时最好还是注意分寸。
在收到第一封这样的信时,黄蜚面色铁青,常冠林满眼怒火,反倒最为固执的梅春却毫不在意。
很明显,他并没有明白内里的含义,仅以为这是提醒规劝,但当某名淮东大族的掌家主事通过某些隐秘渠道将自己与应天某位侯爷有亲戚关系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之时,便是个傻子也当明白了这“提醒规劝”的力度。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