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个两头不落好的法子,不单在前朝余孽眼中成了背信弃义、有违伦常之人,便是在清廷那里也落不到半点好处。
除非周家的本意就想用这种法子将那人送到清廷手中,否则却是寻不到半点合理的解释。
再往后便是殿上辨认了。
那时周国丈与太平公主皆称其为真,反倒晋王朱审烜和前内阁大学士谢升都言其为假。
为此,负责主审此案的刑曹清吏司郎中钱凤览还“勃然语侵晋王”,甚至连北京百姓都说谢升“禽兽无道”“面叱升不臣”。
身为宫中内监,三喜自然晓得区区清吏司郎中根本没可能见过太子,之所以在朝堂上做出那等狂悖之事,大抵是怕朱审烜和谢升坏了周家的狸猫换太子之策。
说到底,谁都清楚太子若是落到清廷手中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现在有个假的冒名顶替,便能让清廷在明面上放松对太子的追捕,而那两个悖逆货色竟打算破了这等谋算,不论钱凤览是大明的忠臣还是为了自家考量都不可能忍得下去。
最终,多尔衮的行为也从侧面印证了三喜心中的猜测。
他虽认了这太子为真,但却以殿上无礼为由对钱凤览处以极刑,反倒对朱审烜与谢升和颜悦色。
若他真觉得手中的太子是真那便该对帮朝廷确认太子身份的钱凤览加以封赏,对朱审烜与谢升加以惩处。
那时多尔衮做了这等处置,大抵在心里也不相信这太子为真,只不过为了断绝前朝余孽的希望才捏着鼻子认下此事,以免再有人打着崇祯太子的旗帜反抗清廷。
如此想来,多尔衮的举动就变得合理了起来。
那钱凤览虽在事实上帮助了清廷,但其本心却还落在前朝那里,挨了极刑自也在情理之中;反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