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说,他掌着应天的城防,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而那两个兄弟一个阵亡,却刻在了陛下心中;一个虽只千户,但却已有军功傍身。
能够想见,若按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哪怕他徐胤爵迟迟不能诞下男丁,但徐家却还能在靖武朝持续辉煌。
只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莫看魏国公府似如当空骄阳一般,但若成了这门婚事说不得便要倒在了明枪暗箭之下。
对于这番说法,徐绍月本以为指的是成为外戚的事情,但那夜的徐胤爵已不打算再瞒藏什么,方一听到自家闺女的话语便将内里情形细细剥了出来。
外不外戚的事情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
他徐家主脉人丁稀薄,就算真掌了权柄也难翻起什么浪。
更何况陛下方才十七八,四方征战之下身体亦是日渐强壮,哪怕他走了唐太宗的老路,因伤而未得长寿,但熬到他徐胤爵身死又有什么难的?
真正让徐胤爵担心的乃是当下。
他是大明的皇帝,其权柄远超从前;她是魏国公家的嫡女,代表着勋贵们的力量。
若这番婚事一成,本还寻不到门路的勋贵们势必会借着魏国公府的台阶迅速围在陛下跟前,再加上外面的武将,文官们那里
徐胤爵看得清楚,乱世拳头大者为王,但于盛世却成了善用规矩者的天下。随着陛下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北面的鞑子眼看便没几天蹦头,待到天下大定,不论陛下如何作想都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届时陛下的左膀右臂们势必会因不擅政务而逐渐被边缘化,被压制的文官们自也得做上一番反扑。
当然,面对陛下这等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