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自也没有那么浓烈,略一谦辞之后便分前后报出了自己的想法。
“启禀陛下,张献忠既是大败,那其军心于短时间内必定难以收拾,若我军在分守三城的基础上加大对其招安力度,想来当有不小的收获,届时就算张献忠仍有旁的心思,孤掌难鸣之下却也生不出什么乱子了。”
朝着主动退后的王应熊点了点头,樊一蘅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可他话音还未彻底落下,王应熊的声音却已接踵而至。
“启禀陛下,加大招安力度自是应当,但依老臣所见继续分守三城却已不合时宜了,莫不如遣李过所部骑军快速抵近广元,若守军接受招安便一同抵挡鞑子,等待大队人马到来,若守军冥顽不灵则于城外相机行事。”
随着王应熊话音落下,朱慈烺却也明白了两人的大体想法。
他们一个略为保守,觉得在原本的基础上做些调整便能应对当下的局面,另一个则将重点放在广元,算是将分守三城的计划彻底推翻。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慈烺并未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先从根本上分辨起了出现这般区别的原因。
王应熊之所以主张进逼广元,很大程度上是因他认为大西军的军心已经溃散;而樊一蘅的想法却是建立在大西军还能保持一定的建制上。
很明显,他们在对“大败”的认知上出现了细微的差别,并因此对大西军的后续反应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不过这里面却存在一个问题,他们并没有将清军考虑进去。
若是大西军败得很惨,那么广元必然会落在鞑子手中,王应熊的谋算无论如何都会落到空处。
与之相比,樊一蘅虽也未想到鞑子,但分守三城却能应对这般变数。
如此一来,朱慈烺会支持哪面也就不言而喻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