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诸葛为何会否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归到根里还不是因为行险之策不可控因素着实太多,一切都只是魏延毫无实证的凭空臆想而已。
在魏延的预计之中,他率领五千精兵,十日功夫便能由子午谷杀至长安城下,然后他便能据此坚守此城等待诸葛大军前来。
乍一看来,此等谋算堪称精妙,但在诸葛这等谋略大家眼中却是处处漏洞。
都不需说经过长途跋涉的五千人马能不能如愿拿下城池坚固、守军众多长安,又能不能在各路魏军的进攻下坚守到援军抵达,单只考量行军这一点便能将此谋驳得体无完肤。
从子午谷进军长安的路线虽然隐秘而直达,但这条路线艰险困难,且容易受到敌人的伏击。
再者,魏延自觉从子午谷出发到达长安只需要十日时间,可这一路蜀军需要走过山路、河谷、关隘等地形。
其间天气、地形、敌军等多种情况都可成为导致行军速度减慢或停滞的因素。
届时,魏延这路人马一旦出现什么意外,自斜谷而出的蜀军主力势必得落到极其被动的局面之中。
此等情形之下漫说魏军有司马懿统帅,便是真如蜀汉末期那般,除了被形势所迫的邓艾之外又有几人敢于施行?
“此谋风险太大,且不需再提。”
淡淡地说了一句,张献忠便又将目光投到了远处,而年轻的李定国见自家义父这般表现却也不敢再说什么,仅只是万分不解地立于张献忠身后,掂量着义父口中的风险到底在哪里。
不可否认,李定国于军略之上的确拥有不俗的天分,但此时的他年纪尚轻,较之日后那两阙名王的统帅还有不小差距,面对张献忠的否定自也有些不明所以了。
可话说回来,依着当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