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城中报名分于各个衙门却仍围了不少人,而军营这边虽只有一二十吏目负责接收,竟未排起多长的队。
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在衙门口登记时已相当于分配好了人员归属。待那些民壮拿着那张纸来到军营时,吏目只需将其分类归档,然后命士卒将他们带到那些空出来的营房即可。
朱慈烺此行的目的之一便是为这些民壮寻些合适的小旗。
恰巧今日各总旗百户也要离开这处军营去往为他们划分的营地,所以朱慈烺便打算将送行和选拔一起办了。
按正常情况来说这些琐碎事用不着他这个太子,甚至于连常冠林这个指挥使也不需出现。
可是成为小旗便意味着脱离普通士卒的身份正是跨入军官阶层,而这提拔者和被提拔者之间就会因此而产生关系。
莫要小看了这种关系,常申凯占着黄埔校长之位,诸多名将与士卒同甘共苦、推衣解食可不就是为了建立这种关系?
至于该如何从中选拔,找个顺眼的挑出来还不简单吗?
老实说,这在朱慈烺眼中并不是问题,反正这些士卒和民壮间也没太大差别,他现在唯一发愁就是要挑的人实在太多了。
若十人选一小旗,按最少招够十万民壮来算,朱慈烺便得点够一万多人。
再退一步,现在来营里报到的已有两万余人,他至少也得先把这些人的小旗选出来吧。
正当朱慈烺在为此发愁时,已逃至溧水的弘光却也正在发愁。
不过朱慈烺之愁来自于守城之事,而弘光却是为逃向何处发愁。
与流言不同,弘光出逃是和马士英商量过的,而且为了路上的安全他们还用来自马士英老家的贵州兵裹走了应天大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