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和百姓们,不再在乎张氏的死活了,诸多豪族大姓纷纷脱离掌控,若即若离的对待张氏。
所以前身收容并安置了,金山国内大量因灾难、战乱出现的各族孤寡、军属家庭,不论其族属是什么,部落来自哪里,都成了张家庄园的佃户,获得他的庇护,得以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他还收编了许多来自肃州、甘州、祁连山、雪域蕃地、大漠南北、西域、中原等地的汉人、吐蕃人、吐谷浑人、鞑靼人和粟特人等的各族百姓、奴隶和部落,他们被打散后整编为张晟的属民,在张氏的土地上放牧、耕种、做工。
还因为他大肆购买唐人奴隶,所以来自中原、漠北和西域的奴隶商人,在敦煌可是发了大财,当然这也为张晟带来了如今两千户,近万人口的属民。
并很早时,就从这些属民中选出了选出10—20岁以上的男童、青年进行军事训练,组建了一支千人的后备役。
加上前身的黠嘎斯母亲阿斯丽,在去世前交给他的近千户黠嘎斯、回鹘和铁勒、鞑靼人组成的部落民,所以前身就拥有了整整三千户的属民和数百名部落战士。
敦煌的其他世家大族,等待着取笑,这个胡人血统的皇子,是如何管理并控制住如此庞大的人口。
但正是依靠这些属民,让白衣天子张承奉在战败后,不是被这些世家大族明目张胆的篡权杀死。
忌惮张氏实力的敦煌世家大族们,只能在暗地里阴谋诡计,天子最后郁郁而终在皇位上。
而张晟在增加张氏的实力的同时,但也耗尽张家数代人的积累的财富,但这个野蛮的少年,已经做的很好了,如今的张晟想。
并且获得了一些中下层的汉人、蕃人军将的支持。
他们没有因为张晟的胡人血统而歧视。汉蕃民众在河西融合多年,混血数量众多,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问题了,而是因为张晟代表着金山国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