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汽三营的上下官兵对突击总队产生了归属感,这支新到的部队,也渐渐有了与突击总队融为一体的趋势
当然,加入突击总队的新鲜血液肯定不只这么一支,就在独汽三营开到突击总队的营区不久,那批从中央军校成都本校(即黄埔军校成都本校)毕业分配到突击总队的一百名黄埔十三期和黄埔十四期的毕业生也集中来到突击总队报道,这批新毕业军官生的到来,可也是让何炜高兴了好久。
突击总队在经过武汉的血战过后,全总队的军官缺额伤亡也不少,亟待补充,加之何炜的那个第一补充兵训练处还要搞五个补充营,也需要大把的军官,所以,何炜目前对于基层军官的需求量可是极大的,这批黄埔十三期和黄埔十四期的毕业生的到来倒是有些雪中送炭的意味。
而在这批毕业生到达之后,何炜也对其考察了一番,但考察的结果却令何炜不甚满意。
这一百名毕业生中,有四十名是黄埔第十三期的毕业生,这批学生说来也比较特殊,黄埔军校的本校原本设置在广州,自国府定都金陵之后,黄埔军校也在一九二八年被迁移到了金陵,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中央军校,非正规称呼依然还是黄埔军校)并开始在金陵办学招生,黄埔八期,九期,十期,还有何炜所在的十一期,全都是在金陵入学,毕业,直到一九三七年,随着抗战爆发金陵的黄埔军校才不得不西迁
在这九年多里,政局相对稳定,学校设施完备,教育计划严谨,堪称是黄埔军校难得的一段“黄金时光”,军校的办学质量也极高,金陵时期的黄埔军校学生,无论是生源质量,录取的严格程度,还是每期的学制时间都是一等一的严苛,以何炜所在的黄埔十一期来说,报考的学生必须全都是初中,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亦不少,在不少地方的录取率是八比一甚至是十比一,想要考取十分的不容易。
这几期的学制也长达三年,军校教官中亦不乏德国顾问,整体的教育水平可以说是非常不错。
所以,何炜在穿越之后,对后世那些一提黄埔军校就动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