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良环顾四周。
与众书生士子的眼神相对后,缓缓开了口。
“首先,你们代表不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若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如此想,那我大宋的未来恐怕真的没救了!”
“你们可以看看你们周边的人,或瞧一瞧自己,有哪个为朝廷、为百姓做过贡献?为全宋变法添一丝力?”
这时,一名书生反驳道:“待我等考取功名,入仕之后,自会为天下计,为官家分忧,为百姓伸张正义!”
苏良不屑一笑。
“哼!不靠祖上官荫,你们又有几人能考上功名,有自信下次科举必能高中进士的,站出来让本官瞧一瞧!”
顿时,无人敢站出。
真正心在科举的,根本不会在此处胡搅蛮缠。
苏良又道:“诸位,你们太高估自己了,太自以为是了,读了几年书,在茶馆闲谈了几次朝政,便将自己当作治世能臣了?”
“百家学院年终奖赏,奖励的是对天下,对百姓有所贡献的人。”
“刚才你所言的‘区区一个雕工’,若没有他,哪来的活字印刷,哪来的民间小报的蓬勃发展,他靠着这个技术,使得汴京城数千名百姓靠着小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他的贡献比不上你们吗?百家学院不但会给予他丰厚的报酬,还会为他写书立传,令他青史留名!”
“刚才你所言的‘区区一个勾栏填词人’,他的词已经传遍天下,并且注定传至后世,千年之后,或许没有人记住下一届的科举头名是谁?没有人记得我苏景明是谁,但一定还会有人继续吟唱他写的词,还会有无数从事唱词行业的艺人去拜祭他,因为他用自己的手艺,能养活一代代穷苦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